付出者与依付者

在知乎问题最近 ACG 圈里面出现了很多饭圈粉,什么时候才会结束这种状况?中用户浅色回忆讨论了爱好者时代和饭圈时代中社群成员的差异在于「参与者身份和需求的变化」:

在“爱好者站点”时代,社群的身份归属,是“创作者”和“付出者”。 在“饭圈化”时代,社群的身份归属,是“消费者”、“依附者”、“狂热者”和“被误认的个体”。

根本上是因为社群参与者的需求的从「主动的内容获得」到「认同感、优越感和物质利益的被动获得」的改变:

换言之,以往社群的身份归属,“创作者”和“付出者”的职责部分被平台接了过去,剩下的部分就算依旧有社群,在互联网的声音里也成不了主流 […] 被剩下的社群参与者的核心目的,在商业化的推波助澜下,就蜕变成了“认同感”、“优越感”和“获取物质利益”。除了最后那个目的之外,大部分的行为是“被动的”,“被他人组织的”。这样的社群,自然会给人留下“攻击”、“排外”、“无知”等印象,让人感到不舒服。

文章还讨论了商业化在其中起到的作用等,非常值得一读。

曾经曾试图祭奠字幕网站「射手」的倒下,当然字幕网站其实并未从我的生活中彻底消失。但看到这篇文章让我意识到,自己怀念的,实质是以奉献为根基的将要消失的爱好者社群与它所蓬勃生长的时代。

曾经播种下的引以为豪的小众,也一个又一个地来到了它所在领域的成熟、其本体将被迫转型以至于终将消逝的一天。

用户引导、参与与学习

Bangumi 番组计划是个 ACG 文化类的百科,是个能够非常完善的记录动画、漫画、游戏和 ACG 音乐及其相关角色和制作人员的网站。因为它足够随意和简单,是个非常合适的用来研究用户行为的样本,关于用户如何学习和适应这一交流框架。

今天在讨论里看到这个问如何用目录的讨论串,引发了要去思考用户如何逐渐参与到网站过程中的想法。

用户首先看到的是百科类内容,作为消费者,与内容发生关联,这是发现和进入网站的过程。接着逐渐参与并融入社区当中,并看到他人的成果、询问如何使用,与用户发生联系,这是学习的过程。接着开始搬运和创作内容。接着有人做一些元创作,也就是对网站的架构提出想法,作出插件。最终会有人愿意承担起管理者与卫士的责任。

当然对于早期用户不是这样的。创业是个更加困难的过程。

知乎这样的网站原本也一样的有趣和值得探讨,可惜现在结构扩大得太大太复杂,完全是商业化的操作,就让人觉得有点无聊了。这样的想要了解一个脱离商业的迷人结构,说到底还是基于乌托邦式的理想呢。开源社群的一批人是这样的。

所以还是会想去认识和了解「传播」。

为了更好的了解自己能够更好地进入一个领域,融入其社群当中要去了解社群的生态。这所谓社群是个来源于行会、行业协会(society)的传统,可以说是个发达文化的标志了。小的像做获得的合作小组、班级、大如协会,其实都能参照其经验来学习融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