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ory 周是纽约的重要艺术周, 2018 年的这一周大约实在 3 月的 9 日到 11 日, 众多艺术展蹭着 Armory 的人气和热度在这一周疯狂的展开, 让人眼花缭乱。 在这一周, 我总共访问了三个展; 这去三个展的巡访让我的心绪跌宕起伏, 最后又逐渐归于平静, 尤其在这个特殊的时期, 实在是让人珍惜的难忘经历。
在这个 Armory 周外出三天的第一天, 慑于 Armory 的名气和体量, 我想这种展会还是应该先拿个小展试试水, 也好有个心理准备, 没想到, 自己却碰上了个喜欢得不得了的展览, 这就是「 Collective Design Fair 」 。
第一天去到这设计展可以说也实在是个偶然, 本来周五的下午想要好好准备和教授的会面, 但想着耽误一天实在是过于奢侈的事情, 于是在几个小展之间徘徊, 这样能及时地看完, 也不会有太多的期待和心理负担。 本来是打算先去另一个纸上艺术展, 但因为看到这个展的票务信息有当天的导览, 就想着也许如果理解上跟不上的话, 跟个导览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 事实上, 票务网站上只是会每天放出当天的导览信息; 而最后等导览真正开始的时候, 我发现自己因为已经与展览的工作人员们有着过于充实的交流过程, 导览对于我来说破天荒地成为了一个多余的事。 我甚至为了不破坏自己的这份感受和心情, 在那一刻果断地迈出了展览的大门。
Collective 是个有趣的词, 有趣到我根本不知道在这「 collective design」 里究竟应该怎样翻译, 却能体会到它给人的感觉—— 当然我更好奇的是, 去年春天的时候, 我怎么就那么阴差阳错、 未卜先知地, 给自己的网站弄了一个「 a collective display of SIF in-game data」 的描述, 不知道是怎么想到的这个词, 却莫名其妙地, 把它用对了地方。
这次展览的参展方 , 画廊、 艺术家、 室内设计工作室, 都有, 每种人呈现着独特的作品和视角。 你能看着一个个画廊搞出来的摆放着好几种沙发的客厅、 你也能看见工作室做出来样品一样的展览。 穿梭在这种魔幻现实感之间, 我真是有数不尽的新鲜感的来源, 而觉得这一切与一切, 都从开始共享了这空间的那一刻起, 开始变得无比的可爱。
Wexler 画廊用作为艺术品的沙发和风格化的茶几, 摆出了个客厅的样子, 明明不是同一个艺术家的创作竟然形成了独特的和谐感。 访客和画廊的员工在其中徘徊就坐, 不亦乐乎。
也许这就是「 collective」 的美妙之处吧。 维基百科里, 「 collective 」 的直接中文对应是「 集体 」 。 但置身于展厅中的我, 也感受到了那种收集生活中美好物件构建出和谐环境的那种微妙的满足感, 让我感受到了这种艺术与我们生活的环境结合的另一种可能。
前面解释了标题的「 collective」 , 但标题中的「 design」 这个词似乎不怎么需要解释, 但真正亲自想到, 有种以后大概不会忘掉的感觉, 应该是看到 Sam Stewart 的 Rep Range 系列概念家具, 并和该展位负责的工作人员仔细探讨了它实际上完全是从美观性出发想到的。
看到 Sam Stewart 的作品, 我有种非常奇怪的感觉。 因为这个展览当中, 几乎所有展品都多多少少与室内装饰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这一件, 我非常奇怪地误以为那黑色的架子, 是具有某种功能性的沙发。 这种奇妙的违和感使我主动的问了这究竟是功能性( functional) 还是装饰性( decorative) 的问题, 当然回答是完全装饰性的, 是作者只是想展示出杠铃的重量感, 却使我想到了那幅著名的软钟—— 《 记忆的坚持 》 ( The Persistence of Memory ) 。
由 Sam Stewart 带给我们的 Rep Range 系列概念性家具设计。
从这件违和感的展品出发, 我也又一次从自己的问题中切身地理解了在提到「 design」 这项工作时, 人们常说的功能性( functional) 和美观性( decorative) 的那种微妙的平衡。 之前可能在科技圈的讨论的语境之下, 我对于这一结合的概念最为熟悉, 但从其他角度来说, 从实体的物件来说, 我的体会并没有那么强烈。 但这一次, 我突然通过缺乏了功能性的这样一件作品被放在其他同样具有功能性的设计之中的微妙的违和感, 重新意识到了这种美妙结合的可能性。 意识到这种可能性的那一刻, 还是让我无比震撼。
继续阅读 “ Collective Design Fair: 就好像拜访好友客厅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