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默契和出人意料的归属感

昨天去美国使馆签证,使馆工作人员看到我的学习计划说「Did you typeset your study plan in TeX? It looks good!」(大意)倒也是感觉深受用。一位女性签证官(我们大概可以默认她为文科生?)居然知道 TeX,还真让我觉得很不可思议、但又很受用。

之前还因为在某个 TeX 群里看到的人同样的出现在了学校的群里,也打了招呼。

出国尚未成行,一两个月内已经因为 TeX 和两个人有了有趣的交流,之前我也从未想过 TeX 能为我提供这样的圈子。这种不算大众不算小众的圈子,在陌生的地方能给人一种迷人的默契和出人意料的归属感,甚至能算是一种超越「老乡」的存在吧。

当然作为对比,之前也有遇到学长看到同样使用 LaTeX 排版的论文说的是:你这个和别人用 Word 排版的文章不一样,还是改回去吧。就很没有意思。

大概是曾经种下的种子,也终于能够开花结果。

没准这次会有人 Visual Studio Code 构造出很棒的新笔记软件呢!

昨天看到 Visual Studio Code 的 2017 年 5 月份版本更新说明(1.13),感觉最有趣的就是那个插件可以做 Custom View 了,也就是在左侧原本是目录树的位置添加一个树状列表的结构。

使用 Custom View 制作的 Node Dependencies 的树状列表

示例给出的是把 Node 的依赖以树状的形式给出来,这很好,虽然目前看来还没有一个插件实装这个功能。

但我今天又想了想,笔记工具发明家们其实真的可以用这东西弄个树状的笔记管理程序了:发明一种自己的笔记管理格式、自己规定文档附件的放置方案、还有良好的纯文本高亮、Markdown 预览工具。相比音响笔记那个只是一个笔记本、笔记、标签的结构,代码高亮也不方便,甚至可以做得比印象笔记更丰富了。另外也许还能直接和线上服务连接?真是会变得很棒呢。

看了以前那么多人给纯文本编辑器添功能让它变成一个高级笔记软件,然而因为没有一个给力的基础,用起来并不让人快乐。就拿 Vimwiki 来说,滚动起来不方便、不适合鼠标操作、不方便搞链接什么的,会造成很多的麻烦。但这一次有了 Visual Studio Code 做基础,也许这一次真的会有人做得很好?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加冕为王

高铁上的广播里如是说。

站台上的乘客,请您先下后上。

车厢内的的乘客,请您先下后上。

「先下后上」,被译为英语,从此被「加冕」为新的「成语」。

今天,你「先下后上」了吗?

来自于南京地铁。

雾中的层次

上周四到周六我去了杭州。

这两年,因为想要让感官受到刺激而不是让光学传感器感受到它,每次出行留下来的照片真是越来越少了,这次同样如此。

但这次的照片里,我个人非常喜欢后面两张在钱塘江九溪的大堤上拍摄的对岸。第一张照片,对岸大楼的天际线形成了独特的场景。由于被薄雾笼罩,那些高楼体现出了独特的层次感。第二张照片,这种层次感的对比更甚,远处的江桥若隐若现,稍近的货运驳船则清晰可辨。青空下这些地面上的物体的渺小,展示出一种独特的温柔又沉静的美。另外不得不说的是,早就想用雾来构成层次感的我,这一次终于算是实现了目标。

但就我获取两张图片时的实际操作而言,除去拍摄之外,事实上是先把两张图片完全处理成黑白,并以滤色模式叠加一层蓝色,甚至并对一些不满意的部分直接用画笔重绘。对我而言,单论叠加蓝色的步骤就可以说是重新染色了,再加上用画笔润色的部分,这样的处理已经超出了照片调整的范畴,而更接近素材拼接的创作一类。这大概是我心目中对「摄影」这一概念的的求「真」的洁癖吧。但不得不承认,加上蓝色以后,原本灰蒙蒙的照片之外,又增加了一抹神秘感;略带蓝色的图像给我留下的印象更深,似乎更符合站在江边堤上时的我,感受到的那种辽远的震撼。

钱塘江对岸的天际线
钱塘江对岸的天际线
新钱塘江大桥与一艘货运驳船
新钱塘江大桥与一艘货运驳船

是了,我已经好长时间没碰相机。而最近的照片——包括上面两张钱塘江边的照片的处理,也包括毕业照的修正——都更贴近「创造」而并非像以往那样追求「真」。难说究竟是退化还是进化。某种程度上,只不过创造的工具,从相机本身变成了相机、我们脑中的印象、还有整个世界。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我们追求的「真」,已不仅仅是对世界的还原,而是对印象的还原。产生的作品不仅仅包含了世界,也把各人包括在内了。从这个角度而言,对毕业航拍的「创作性修复」,要更进一步,实现了集体印象的复现。这种意义上,对世界的复现,便早已无足轻重了。

这其实也就涉及到一类问题,如一天世界第 46 期节目《王菲演唱会——比跑调更严重的问题》中所指出的那样:我们听唱片也从不是为了求真,而是为了求美;现场演奏则反过来。虽说教育里经常把「真」、「善」、「美」放在一起来提,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真」与「美」二者的走向并不完全统一。

在这样的视角之下,在后现代化思潮被广泛接受的今天,许多事情就开始变得有趣了。比如,是不是一张被美图处理过的,被许多人看过、乃至认可过(点过赞)的照片,能够更好地反映社会对美的追求?更进一步讲,是不是一部美图软件的源代码,相对照片,能是至少是相同程度上重要,或是更重要的社会学样本?因为更精炼地反应社会对美的诉求、更精确地对应了我们日常之所见?当然反过来说,其实西方近当代艺术的发展史基本也对上面的问题给出了肯定答案。

还用着手动的方法一点点调整照片的我,很难说对这类创作方式究竟是讨厌还是喜爱。大批量地「生产」高质量的这类图片无疑是难以实现并且耗费精力的;但这个过程无疑也是有趣的。那些每天掂着根自拍杆、熟练掌握美图秀秀应用用法的年轻人们,相对我而言,似乎更能潜移默化地融入这个「新世界」,能生存得更加游刃有余。想到这里,我仿佛正在被与那些年从手工业社会精英在迁移到工业时代时所感受到的相同的被取代的担忧与恐惧所包围。

不过结果应当是,多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它们是能够并存的吧。

二〇一七年四月二十五日

高密度的叙事

今天刚看了《实习医生格蕾》(Grey’s Anatomy)的第 13 季第 8 季 The Room Where It Happens。虽然该集没有在人物上有什么发展,但将整个剧情聚焦在一台手术、讲清一个观点的做法还是很夺我眼球的。另外把幻觉中出现的人物置于现场的手法也可以说很成功,而且成功用大提琴曲形成了故事的另一条线。我认为这一集恢复了最初几季的风格,不再是后几季集中表现人物感情纠葛的样子。虽然对于一个电视剧而言,两种模式其实无所谓好坏,但我个人还是更偏好本集这样的性格。就前几季而言,《实习医生格蕾》是一度大量将幻想中的人物置于现场,非常有把幻想具象化的经验的,只不过这几季,不再关注心理斗争,也不再纠结于幻想,因此用此手法的机会不多了。只不过每一季的开头结尾,某个主角的个人独白,还是因为某种原因保留了下来。

以同一地点发生的大量故事的表现手法《实习医生格蕾》并不是第一家。前几年京都动画的电视作品《冰菓》的第 19 集《心里有数的某人》,也是把两个人总同一间房间里加他们所说所想表现出来完成一集,其实相对而言难度更大,那也是超级精彩的一集。

同样是大提琴,也不知道《实习医生格蕾》这一集有没有向《冰菓》致敬的意思。

如果将视角不仅仅局限于电视动画,并不仅仅考虑幻觉的话,我还想到了两个作品。第一是还在档期的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以一个事件为主线,以大量插叙的形式将故事展开。而阿瑟·黑利的小说《航空港》(Airport)则是以多条看似不想干的主线开头,最终达到同一结局的方式进行叙述,但讲一切经过都集中在一天的方式进行叙述,但同样是通过大量集中的情节构建出一副完整的画面。

这样把大量内容聚集起来的做法的让人很容易抓住其主要思路,大量密集的刺激让读者或观众拍手称快,我个人还是蛮喜欢这一类叙事手法的。

以上为未研究过如何讲故事的我的拙见,大概多有疏漏,看看就好。

经过本地化的中文键盘

美剧《天蝎》(Scorpion)计划本来就是个脑洞极大的喜剧,刚发布的第 3 季第 7 集 33 分钟处 Cabe Gallo 认不出来中文键盘的的一幕简直让人忍俊不禁。不知道是道具组没有检查还是故意为喜剧效果制造的笑点,初看这一幕让我联想到了当年用「甲乙丙丁」作为变量的时代,以及某中文编程系统等等。不过此集播放适逢苹果公司将中文标点符号加入新一代 MacBook Pro 键盘订制选项之时,简直让人怀疑这究竟是在黑中文啊还是在黑苹果。

天蝎计划中的「中文键盘」1
天蝎计划中的「中文键盘」1
天蝎计划中的「中文键盘」2
天蝎计划中的「中文键盘」2
MacBook Pro 2016 俯视图,注意几个标点符号的中文本地化修正
MacBook Pro 2016 俯视图,注意几个标点符号的中文本地化修正

更新

之前在想前面提到的这种键盘的名字,但截至发稿当时并没搞清楚,现在知道这实际是仓颉输入法的按键方案。

又读《藤野先生》

刚才在看知乎的时候,又读到鲁迅先生所作的《藤野先生》,感到莫名的难过。

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有时候啊,认识的人莫名就断了联系,反过来想要再重建联系的时候,又总觉得唐突的问候,会说不出口,终于还是活在了两个世界了。

从前学语文的时候也没留意过这篇文章里的任意一段;想必作文的时候也不会引用这样「平庸」的文字。如今看来,这才是最真实的感情啊。

对量化评估讨论的又一例

在最新一集《吹响!悠风号》(第 2 季 第 3 集 烦恼的夜曲)的结尾处,黄前久美子与高坂丽奈之间有这样一段对话(摘录自优酷版本的翻译):

黄前久美子:「丽奈你啊,对大赛怎么想?」
高坂丽奈:「为什么要问这个?」
黄前久美子:「在思考一些事情……」
高坂丽奈:「虽然经常有人说音乐没法用金银铜奖来简单评价,但我觉得只有胜者才有资格那么说,演奏不好的人说了也像是酸葡萄。所以觉得最后也只能把它做好。而且,也没那么多让人听到的机会。我喜欢大赛,想看到它积极的一面。」
黄前久美子:「是吗……」

我们都是要有几十年都浸淫在一个量化的评价系统中,而且在支持这个体系与反对它带来的痛苦之间摇摆不定。高坂丽奈这样对体系的支持者是酷的,因为他们能成功;许多量化体系的反对者也是酷的,因为他们勇于揭竿而起。可惜我们无法成为两者之一。

她们在说音乐,她们不止在说音乐。

Android N 升级与 CJK 字体

Android N 发布已经一月有余,今天终于升级换上。用了一天,一切顺利,此前预览版中的问题没有碰到,就我而言已经可以当作主力系统使用。截至发稿时,适用于 Android N 的 SuperSU 刷机包已经释出,TWRP Recovery 也已可用。

本次升级最令人开心的一点,就是在初次启动进行初次设定的过程中,允许不联网进行设置了。这就免除了此前由于大陆网络原因无法连接 Google 的服务器,不拔卡或连上 Wi-Fi 后会卡在 Google 账户登录步骤上的问题。虽然并不是常用的功能,但的确免除了太多的麻烦,是我最喜欢的细节了。

其他关于 Android N 中与前代 Android 的各项差异,已经有无数的文章加以赘述,在此不再赘述。本文主要讨论一下关于内置中日韩字体 Noto Sans 的最新状况与个人根据需求的改进。

内置中日韩字体 Noto Sans CJK 方式的改变

从 Android L 开始,随着思源黑体(Source Han Sans)的发布,Android 便开始使用 Noto CJK 作为随机中日韩字体。

为了适配不同的使用需求,Noto Sans 很早就在自己的 Github 仓库中释出了采用不同打包方式的多个版本,具体信息可参见 Noto Sans CJK 的版本的介绍和选择指导。在 Android N 以前的系统中,随机附带的字体均为「Region specific OTF subsets」,而 Android N 开始,采用了「CJK OTC fonts (Thin, Light, DemiLight, Regular, Medium, Bold, Black)」的模式。如果从字体文件名上来看,就是从

NotoSans{JP, KR, SC, TC}-[weight].otf

变成了

NotoSansCJK-[weight].ttc

而没变的是,随机附带的仅有 Regular 字重。不过日文、韩文、正体中文、简体中文被打包在一起。

当然,相应的配置文件(仍是位于 /system/etc/font.xml)也发生了变化,关于中日韩字体的描述部分由类似

<family lang="zh-Hans">
    <font weight="400" style="normal">NotoSansSC-Regular.otf</font>
</family>

变成了

<family lang="zh-Hans">
    <font weight="400" style="normal" index="2">NotoSansCJK-Regular.ttc</font>
</family>

这样的形式,可以看到为了支持 OTC(OpenType Collection,后缀为 .ttc)而而增加的 index 属性。

一如往常,若是需要增加相应的字体的话,只需将字体文件拷贝到 /system/fonts/ 目录下,并在配置文件相应的行即可。具体可参见附录部分。

另外,拷贝之后需要格外注意的一点,拷贝过去的字体的文件的的权限需要为 -rw-r--r--(644),否则系统可能不能正常读取这些字体。

比较难过的是系统等宽字体默认还在使用 Droid Sans Mono,我还是手动把他们替换成 Roboto Mono 了(Github)。

虽然能够手动操作,但默认中日韩字体只采用单一字重、仍然没有用上「CJK OTF fonts with different default language」还是挺令人难过的,但对于 OTC 方式的支持,而且介绍页面有了它们的下载链接,不再需要去仓库里一大堆文件总还是方便了一些的。

继续阅读“Android N 升级与 CJK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