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室内陈设高度的一点想法

最近又一次地在考虑在纽约的公寓的房间的布置,这一次是关于高度的事。

早先,对房间的空间没什么概念,对空间布置的认识基本是要求在有限的十几平米内塞下东西并让他们不碍事为准。早期刚进入这个空间的,是一个对空间没有概念的我,一方面保留了大量没用的东西,而且大量的物品是处于在地面水平铺开的状态。大约几个月后,开始有垂直收纳的需求,于是增添了纵向的几组柜子、书架、文件架等等。但当逐渐熟悉了这个环境之后,逐渐在这个空间开始体验一种被称之为「生活」的事情的时候,就对这个空间会有了进一步的要求,终于把视线从对物品的收纳转移到自己的需求上。

这需求,实在是觉得作为一个御宅的生存状态,在家里的生存状态却单调得可怜,数了又数,也仅仅数出了两种:「坐在书桌屏幕前的硬木餐椅上高度焦虑」和「躺下睡觉」,当然硬要加一种大概可能会是站起来干活之类。不过这么算来想想实在是让人觉得可怜与可笑。

这是为什么呢?床太高,床头的台灯照亮不到。房顶的四个用 LED 灯泡驱动的的嵌顶灯坏了一个,剩下的三个会在我最不需要阴影的地方投下阴影,鸡肋的他们只能常年处于关闭的状态,不能拆房子的我也只能对他们无可奈何。那么床上是没法做什么需要光的事情了。勉强可以用用自带发光的屏幕,不过也没法好好地坐着。要看书?老老实实做到书桌前焦虑去。

所以就会想着要让生活状态变得更加多样和有趣才行,想要进一步地构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安心空间」,要怎么办才好呢?

现在的一点不成熟的想法是,试图在房间的有限空间里构造出一些,能支持自己以不同体态生活的状态。并且通过控制自己的视野来进一步让自己意识到自己所处的状态的不同。而目前看来,最有效的增加这种多样性的方案可能是对个人所处的高度上增加多样性。就开始考虑,如果有一个能矮矮得坐着、蜷着的地方,该多好。

想要矮矮得坐着,也是受到了曾经在《博物志》播客节目中曾经讨论过的,如果蹲下,体验一下小朋友的视角,你会发现视野会大大的不同。就好比现在回到初中小学的教室,看到那些低矮的课桌会感觉来到了一个微缩的世界一样非常不适应,那么如果我们让自己的视角回到曾经的高度,会不会也是很有趣呢?所以我就想,至少可以构造一个低矮的视角。同样的,这种低蜷的姿态,也是更可能给人安全感和舒适感的。

那么这想法是不是能实现的呢?观察了一下自己的房间,以现在的状态,实际是可能的。非常有利的一点,被我作为书架的,是一个两层的不过仅有 1.2 米的书车,假如能有一个较低的视角,那么反而能把自己和这书车放到同一高度,简直恰到好处。那么我们需要什么?现在是没地方坐的,那么第一步想到的是家里曾经的小木凳子——抱歉现在没人用这个了;下一步想到的是那种矮的长凳,这当然是可行的;不过现在为止想到最合适的应该可以用那种豆袋椅——然后注意到 MUJI 正好有一款 Body-fit Cushion,这一类的东西近期似乎在一些公司里特别流行,理论上是放在客厅里为主,不过就现在的考虑而言放在自己的房间会非常不错。所以这东西应该还是挺好用的。

不过也在仔细地反复思考这一系列的问题。不知道是关键词不对还是什么样的原因,想在搜索引擎中搜索关于房间高度的讨论,并没有搜到什么太多感兴趣的结论,最多是告诉你挂画之类要在地面上多高之类,不过自己暂时觉得这会是个有趣的话题了。

进一步的讨论,我们弄个更高的高度又是可能的吗?目前想到的是吊床、双层床,中间可能有那种吧台的较高的椅子,不过不知道要怎么用。更低呢?坐在地上,不过目前的自己还没做好和地毯相处的心理准备。那么暂且大概还是这样的一种方案最为可行。

现在仔细想来,刚进到这个房间里的自己确实对于高度是缺乏考虑的。选床架的高度的时候,为了床下放东西,就买了较高的一款,实在是欠考虑。椅子呢,也是简单估了个高度,虽然大体合适,不过确实说缺了一点趣味。照明系统也没有做落地灯的准备所以高度是个问题。不过也许不是彻底绝望,较高的床,如果要适应前面提到的增加一个较低视野的修正,其实可以成为这个视野状态的桌子了,想想也会非常有趣。

这是最近对于在房间内生活状态不满之后的一点思考了,不过也就只能想想而已了。为什么呢?不过晚了,还有几个月,没准就又得找新房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