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zeon Talk

太空家的野心:Metropolis 与 Cosmopolis

身处纽约,对「metropolis」这个词的时候,是特别敏感的。今天读到《国家地理杂志》2019 年 7 月刊专题《阿波罗 11 号的 50 年之后,新的月球竞赛正在到来》(50 Years after Apollo 11, a New Moon Race Is On)这篇文章,读到迪拜要在太空时代建设「cosmopolis」的时候一下被吸引住了眼球:

At the edge of Dubai, where Emirates airline has forged a massive global crossroads for air travelers out of once empty desert, an entirely new and even more colossal airport under construction is being billed as the world’s first “cosmotropolis”. Authorities say it will be capable of handling rocket ships and hyper-and supersonic aircraft as well as conventional jet airliners.

纽约作为世界交叉路口的兴起,离不开其海边河边易于建设港口的特殊地理位置,从 Chelsea 往北依次编号的一系列码头还让人每每想起那个河运时代的疯狂。纽约同样没有错过后来陆路交通发展的时代。作为铁路发展时代标志的纽约宾夕法尼亚站(New York Pennsylvania Station)与中央总站(Grand Central)和作为公路的换乘中心的港务局公交总站(Port Authority Bus Terminal)每一天都提醒着坐地铁通勤于曼哈顿的人们纽约作为世界中心的位置;再后来民航时代的到来,纽约也毫无疑问地并没有失去交叉路口的存在,三座东海岸的重要机场在曼哈顿附近,但却已经离开了曼哈顿本身,虽然肯尼迪国际机场一次又一次地被提及。这是直到 21 世纪的故事。那么如果 21 世纪之后的交通方式是基于太空的,那它催生的宇宙都市,又会是怎样的地方呢?

这个「cosmopolis」的讲法,离我那么近,又仿佛那么遥远——按照作为太空未来构想家的迪拜官员们的说法,这个没有沙漠的城市纽约,大概确实适应不了太空的时代,适应不了次世代的太空飞船,做不了它们的港口。「cosmopolis」若作太空都市的含义解,它将是与「metropolis」是互斥的文明,是与过去与现在对立着的那个未来。

流行文化中的 cosmopolis 是赛博朋克的,因为只有这样,一个场景才能容纳新与旧的冲突。这让我直接想起的是正在看的 2019 年 4 月番《卡罗尔与星期二》(Carole & Tuesday),这个讲述 AI 编曲时代失落艺术带来感动的二重唱艺人组合的故事当中,对奥尔本市(Alba City),这个宇宙中心城市的演绎。这个致敬《星际牛仔》(Cowboy Bepop)的奥尔本,让我念念不忘的却是那外有防火梯的红砖公寓楼,不免让我想起眼前的这个纽约。的确,若是讲起一个文化冲撞的故事,那么又在哪里能找到一个比纽约更好的模特儿呢?但今天读到了的这么个段落,让我要重新思考,纽约到底会不会是这样一个未来的宇宙中心,未来会不会有这个故事里这样的文化碰撞了。

新近重新理解了风行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波希米亚主义(bohemianism)这个词,这是个私心里属于纽约的词。希望在未来还能再一次在纽约看到那时的文化巅峰,那个未来里的异域魅惑。